• 首页>
  • 未解之谜>
  • 2000多年前人类就会用电池?古代文明的黑科技,为何又突然消失?

2000多年前人类就会用电池?古代文明的黑科技,为何又突然消失?

2025-02-19 02:57:32阅读量:9 字体:

历史有很多未解之谜,譬如王莽时代的游标卡尺、战国时代的玻璃杯,还有伊拉克2000年前的干电池,那时候人类就会用电?这事你敢信?

电池如果出现在现代日常生活中,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玩意,但如果出现在2000年前的伊拉克,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?这到底是文物还是外星文明的遗物?难道当时的人就懂得制造和使用电池了吗?关于电的历史要改写?

巴格达郊外的惊人发现

古老的干电池,最初是在伊拉克巴格达附近,被铁路工人们发现的。1936 年6月,巴格达附近的铁路工人们,突然挖到一座古墓。作为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之一,巴格达地下有墓葬算不上什么稀奇事,大约就如西安随便一挖就是古墓一样。

发现古墓后,考古队开始入场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,最终确认这是一座建于公元前225年左右,古安息时代的墓葬。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,墓葬中出土了彩色玻璃、金银器皿等众多文物,最让人惊奇的并不是这些,而是一些造型奇特的陶罐

2000多年前人类就会用电池?古代文明的黑科技,为何又突然消失?

这些陶罐里边都残存着生锈的铜管和铁棒,用类似沥青之类的物质固定在陶罐里。最开始人们并不知道这些陶罐到底是作何用途,后来随着研究深入,德国考古学家、时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威廉·卡维尼格,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,这其实是古人使用的电池。

据卡维尼格研究发现,沥青充斥在铜管中间,把铜管和铁棒隔绝开,起到了绝缘体的作用,而铁棒顶端还覆盖着一层类似于铅的物质,非常类似于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发电的器具。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,他动手做了实验,然后宣布了自己的惊人发现。

这些陶罐,正是2000多年前的发电装置,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电池,只要往陶罐里加入酸性溶液,就能产生微弱的电流。

古人就懂得用电?

卡维尼格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后,大家都觉着这个馆长疯了。要知道,我们现在使用的电池,是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在1800年前后发明的,这之前根本就不存在电池的概念。

现在突然有人跳出来说,2000多年前就有人在用电池了,肯定没人愿意相信这种说法,觉着馆长就是在胡扯。不过, 也有些严谨的科学家,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,做了差不多一模一样的陶罐,然后加入酸性溶液看看能否产生电流。

一两个人实验,验证了馆长的发现,后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实验,都证明馆长的说法是正确的。在实验中人们发现,当陶罐中加入酸性溶液时,确实能产生0.5伏左右的电压。这点电压大约相当于5号电池的三分之一,现在看来根本毫无用处,但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造出电池,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成就了。


就在大家初步相信馆长的说法之后,卡维尼格再次爆出惊人言论,他猜测安息人不仅会制作电池,还懂得把这些电池串联起来获得更大的电力,进而应用到某些生产当中。

电池到底有何用途?

随着之前的观点被证实,很多人已经不敢再随意质疑卡维尼格的言论,大家都达成共识,那就是安息人真的会用电,但对于到底用电做什么,业内一直有不同的意见。

有人认为电力在当时主要用来治病,这是一种与当地信仰有关的特殊疗法,就像现在的鱼疗或电疗一样,当然鱼疗有没有效果我们不知道,但电疗治网瘾,已经成为全网的笑柄。所以说用电来治病的观点,很可能就是滥竽充数的无稽之谈,再说那么低的电压,放在人身上也没啥感觉,这能治啥病?电疗智商吗?

也有观点认为,这是一种行刑方式,这可能是美国人的提法,毕竟使用电刑最多的就是美国。但是电刑最基本的要求是电压要高,0.5伏的电压怎么看也电不死人,别说0.5伏了,就算1.5伏的5号电池,捏住正负极也没啥感觉,难道要几十上百个电池放到一起,这成本属实有点高啊。安息人好不容易弄出来的电池,就搞这?

后来,经过研究和考古发掘发现,这些电池最可能的用途,就是用来给雕像或者首饰镀金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电镀技术。

考古学家发现古代一些塑像,外表有一层又软又薄的金箔,这是无法通过粘贴或镶嵌完成的,很可能就是通过电镀手段实现的。而且就算在电力普及的现代,伊拉克的工匠们在制作器物过程中,仍然喜欢用先辈传下来的原始电镀方法。

古代电池为何没能流传下来?

既然2000多年前就有了制造电池的技术,为何没能流传下来呢?如果一代代传下来,也许人类的发展史都会改写。

据考古学家分析,这主要有两点原因:

一是出于保密需要。古代可没有专利的概念,只能靠自己保守技术秘密,这就导致技术传承,只能在小范围内以极其秘密的方式进行,我国古代也有“传男不传女”的说法,就是怕技术被传播开,而如果传承人出现意外,很容易导致传承断绝,电池制作技术也可能遭遇了类似情况。


二是当地位置特殊,属于四战之地,不断有敌人想要占据这块文明发达且富饶的土地,常年战乱导致技术丢失,也是不无可能的。

身为现代人,我们一直觉着古人科技水平有限,整天忙忙碌碌却依然维持不了温饱,但很多发掘出来的文物向我们证实,古人也有现代人难以企及的智慧,当年制作的很多物品,依靠现代科技很难做出来,就如越王勾践剑,历经千年而不锈,还有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,比使用铁钉固定的物件还结实。

所以,我们真不能小看古人,也许他们也有很多新奇的发现,只是因为各种意外状况,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,没能流传下来而已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(对自身和家族的考量)

    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(对自身和家族的考量)

    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的决定,既是基于对自身和家族的考量,也是基于对刘备的信任和对徐州百姓的责任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,各地群雄并起,争夺领土势如水火。在这混乱的时代,如何保全自身和家族,成为地方官员们考虑...

    阅读: 1696

  •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(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)

   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(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)

    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在于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又低估了秦王的能力。公元前227年,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,兵锋直指燕国。警报传来,燕王喜惊恐万分,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,却无计可施。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...

    阅读: 502

  •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(培养自己的势力)

   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(培养自己的势力)

    在中国历史上,收养义子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,尤其在朱元璋时代,这一做法达到了顶峰。作为明朝开国皇帝,朱元璋一生中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,这些义子的存在不仅成为了他的亲信,也是他为了巩固自己政治地位所采取的...

    阅读: 2321

  • 卢植的学生有谁(刘备和公孙瓒)

    卢植的学生有谁(刘备和公孙瓒)

    在三国时期,英雄辈出,但这些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往往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指导。无论是家族的传承还是通过拜师学艺,都是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卢植是三国时期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师。尽管你可能对卢植这个名...

    阅读: 2698

  • 为什么刘娥被逐出京城(政治斗争)

    为什么刘娥被逐出京城(政治斗争)

    自古以来,朝堂官场的争斗就像是一幅不断变幻的画卷,在这场斗争中,有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宠,有人则因权谋纷争而失势。宋朝时期也不例外,其中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便是宋太宗时期,宰相寇准与皇后刘娥之间的明争暗...

    阅读: 2198

  • 别在孩子身上乱玩辛者库的梗 什么是辛者库

    别在孩子身上乱玩辛者库的梗 什么是辛者库

    近日,孩子们在幼儿园养鸡、炒菜的视频在网络平台走红,在劳动时孩子们都很开心,有媒体人称这是辛者库幼儿园”,幼儿园来事反驳媒体人不要乱玩梗。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劳动的初衷是培养动手能力,让他们都...

    阅读: 734

  • 律师称“骨灰房”或涉嫌违法 骨灰房是否影响生活秩序

    律师称“骨灰房”或涉嫌违法 骨灰房是否影响生活秩序

   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,多地出现购买商品房用来放骨灰盒的现象,律师称,如果这样的情况影响周围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,已构成违法。商品房购买是用来居住的,如果进行经营使用这样的行为涉嫌违法,如果骨灰房导致其他业...

    阅读: 2556

  • 救人殉职副镇长被发现时右手高举 副镇长职责是什么

    救人殉职副镇长被发现时右手高举 副镇长职责是什么

    4月4日,因救人失联17小时的众埠镇副镇长被找到,已无生命体征,被发现时右手高举。工作人员称副镇长一直以来都认真负责,工作亲力亲为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在现场表示,大家心情都很复杂,始终坚信的奇迹并没有发...

    阅读: 2314

  • 清明扫墓后全村人在墓旁聚餐 扫墓后为什么聚餐

    清明扫墓后全村人在墓旁聚餐 扫墓后为什么聚餐

    清明节是中国民族传统的祭祀活动,海南一处乡村的村民在扫墓之后直接在墓地旁边聚餐,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活动。据了解,扫墓后聚餐是当地古老的习俗,全村所有人都会准备祭品,祭扫祖先陵墓之后,不会立即离开全村...

    阅读: 2045

  • 男子举报缺斤少两遭商家殴打 如何举报缺斤少两

    男子举报缺斤少两遭商家殴打 如何举报缺斤少两

    4月2日,江苏一男子在购买龙虾时发现商家缺斤少两,举报后遭到商家掐脖殴打,男子报警之后仍未得到商家的道歉和赔偿,案件还在处理中。这名男子表示其实缺斤少两这种行为并不算特别恶劣,但是商家在被揭露真面目后...

    阅读: 2014

热门文章